国产仪器存在的问题
【文章摘自中国粮油在线】很多人在买食品时会留意观察食品包装上的营养成分表,根据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含量多少来判断食品营养价值,这些数据的检测都离不开专业设备仪器。高端专用设备制造业,这个看似“远在天边”的行业,却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然而,国内相关检测仪器行业起步晚,90%市场被国外品牌占据。随着人们对食品、药品等方面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国内仪器企业能否抢回这块巨大的蛋糕?记者专访了济南海能仪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志刚,深入剖析民族仪器的突围之路。
仪器所在的行业被称为高端专用设备行业。大学毕业后,王志刚从事仪器代理行业,2006年,王志刚成立海能仪器。据了解,国内高端专用设备产业起步晚,仅有一二十年的时间,而国外欧美发达国家产业起步至少已有五六十年。在这个行业中摸爬滚打了十余年的王志刚亲眼见到了国内企业的尴尬与困境。
“这个产业在国外起步较早,不管是技术、工艺、性能还是品牌知名度等方面都比国内同行业有优势。”王志刚坦言,国内仪器与国外相比,在做工、可靠性方面还有待提高,“国外在仪器的精密性方面积累沉淀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经验,而测试数据的准确性成为国产一起的致命点。”
但不管是技术、工艺还是性能等,王志刚坚信国产仪器并不比国外差,“随着国内相关技术的不断提升,现在很多国内仪器的品质并不比国外差。”让王志刚觉得国内仪器行业现实残酷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则是国人的意识,“很多人都觉得外来和尚会念经,大家总觉得国外的就是好的,因此在招标、采购时,国内仪器处于很尴尬的位置。”让王志刚难忘的一件事是,他了解到一个政府部门需要采购一些食品、药品检测仪器,带着对国产仪器的信心他想把海能的产品推荐给对方,然而对方连门都没让他进,“国人都不相信我们自己的产品,那国产的信心从何而来?”
即使性能相近的仪器,国外产品也要比国内贵至少一半以上,这样也对国产仪器间接造成了伤害。王志刚介绍到,包括海能在内的很多国内企业所使用的仪器配件与国外知名仪器企业使用的配件都来自同一厂家,相同的配件、类似的工艺,“国外仪器的高利润使他们能够有充足的资金用来研发产品、进行市场营销和开拓,国内仪器企业怎么办?我们没有这样的优势。”
托普主要致力于提供食品安全与营养及药品分析的整体应用解决方案,从最初只提供单一的凯氏定氮仪,到提供相应的消解仪、浓缩仪和专用滴定仪,再到推出脂肪测定仪和粗纤维测定仪,2011年,托普仪器又推出了旋光仪、折光仪、熔点仪等物理光学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