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荧光样品进行白度检测
白色一直是人们生活中最喜爱和最常见的一种颜色。在公元前3000年,欧洲一些国家就用泥土和硫酸对物质进行漂白;在印度、日本用硫磺、海水、柠檬、石灰、芒果、酢浆草、雪等来漂白物质。18世纪漂白剂的发明和20世纪荧光增白剂的出现,使得在白色方面有了一个大的飞跃。荧光增白剂本身并不是白色的,它吸收可见光或近紫外辐射的能量后,发射波长不同的可见光。荧光剂分子中P电子形成共轭,当有紫外光辐射,P电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又迅速从激发态回到基态, 在此过程中发出波长为430~480 nm的明亮蓝紫光,与物体表面黄光形成互补,从而使物体显得更加明亮洁白。
白度是具有高反射率和低纯度的颜色群体的属性。生产实践中白度的评价方法有两种,比色法和仪器测量法。前者把待测样品与已知白度的标准样进行比较,确定样品的白度。标准白度样卡(白度卡) 通常分为十二档,以嘧胺塑料或聚丙烯塑料制成。前四档不加增白剂,后八档加增白剂。后者仪器测量法采用仪器测量后再以相应的白度公式进行计算。由于白度评价的复杂性,所以,人们通过各种途径建立了百余个计算公式,这些公式也像色差公式那样,同时在各个国家不同企业中应用。
实际上,白度的评价依赖于亮度因素、兴奋纯度、色泽度、不同光谱功率分布的光源以及与观察者的社会、个人、地理、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因此, 建立一个符合普遍的主观目测的白度公式显得非常重要。为了方便观察者观察样品,把染好的样布包在 6 cm×6 cm大小的硬塑料纸片上。正面和四个侧面都有四层布厚,其目的是为了不透光,在观察时能完全反映布的色泽、明度。另外还考虑到塑料纸片可能会有氧化物成分,时间过长会影响到样布的光泽, 因此正面、侧面都是四层布厚。新白度公式易于计算,在实际应用中没有很大的局限;至于新白度公式的等白度线的合理性、最大白度值范围、白度空间的扩展与主观目测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中国粮油仪器在线 http://www.grai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