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加强现代农业发展 确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来源: 人民网 类别:新闻中心 更新时间:2020-01-19 阅读次
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暨川粮油产业体系建设推进会在四川南充市西充县召开。
粮食作为农业农村工作必须坚守的“基本盘”,确保省内粮食总量平衡、基本自给,是四川作为粮食主产省的责任担当。本次大会旨在分析当前的形势和任务,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川粮油产业体系建设工作,努力确保四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生产水平
四川省地形复杂,区域建设条件差异大。高标准农田建设要分区域、分类型制定建设标准,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确定重点建设内容,区域化整体推进。要按照“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宜机作业、生态友好”的要求,实行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高标准推进农田建设,提升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生产水平。
四川省委常委、省直机关工委书记曲木史哈在会上表示,2020年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380万亩即将分解下达。国家正在开展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和高标准农田专项清查评估工作,为确保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四川将充分利用调查评价和清查评估成果,聚焦“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与国土空间、水资源利用、乡村振兴等相关规划对接,同大中型灌区建设、川粮油生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代农业装备运用结合起来,科学制定中长期规划,建立省、市、县三级农田建设规划体系和项目库。
“高标准农田是耕地的精华,是粮食生产的核心动力,应更加注重保护,要将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防止‘非农化’。”曲木史哈说,要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管理机制、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确保建成的工程设施长效运行。
加速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力争2022年前全部建成受益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四川省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全年70%左右的降水量集中在5~10月,人口耕地集中、生产总值占全省约80%的盆地腹部区水资源量仅占全省22%。因此需加速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并力争2022年前全部建成受益。
“去年,全省共出现6次区域性暴雨过程,比多年平均多2次,直接经济损失达245.3亿元,为多年均值的1.7倍。发生这些灾害,既有气候的原因,也有防御设施建设历史欠账的因素。”曲木史哈说,要加快完善水旱灾害防御工程体系。与此同时,四川需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兼顾非贫困县、乡、村的贫困人口,围绕饮水安全不稳定、易反复等薄弱环节,全面查漏补缺,抓好巩固提升,确保在今年6月底前全面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
构建现代粮油产业体系,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
构建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是四川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四川将围绕粮油产业振兴,调结构、促融合、搞加工、创品牌、增效益,建立完善保障体系,推动四川粮油产业转型升级和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
“针对高端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大力发展优质专用新品种,在产品结构上要有竞争力,同业产品、同类产品、同季产品要有特色,不断增添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曲木史哈在会上谈到要重点突出“稻香杯”优质大米和“天府菜油”品种推广。到2022年,全省集中连片建成国标二级以上优质大米生产基地1200万亩以上、“天府菜油”示范基地1000万亩,其中“稻香杯”优质米品种800万亩。
“统筹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确保粮油园区占园区总数的20%以上,今年全省要培育和认定省级粮油园区10个以上。”曲木史哈称,着力转变发展方式,需建设一批深度融合的粮油园区。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成都经济区,将要突出稻-油、稻-麦、稻-渔、薯类园区布局;川南经济区,则重点布局水稻+再生稻、高粱、玉米、大豆园区;川东北经济区,加大布局稻-油、青贮饲用玉米、薯类园区;攀西经济区,因地制宜布局优质粳稻、青贮饲用玉米、薯类园区。要着力要素配套。四川通过整合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机耕道改造提升等工程,统筹资源建园区。把粮油园区作为涉农资金整合大平台,提升资金使用绩效。
粮食作为农业农村工作必须坚守的“基本盘”,确保省内粮食总量平衡、基本自给,是四川作为粮食主产省的责任担当。本次大会旨在分析当前的形势和任务,部署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和川粮油产业体系建设工作,努力确保四川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生产水平
四川省地形复杂,区域建设条件差异大。高标准农田建设要分区域、分类型制定建设标准,因地制宜、科学合理确定重点建设内容,区域化整体推进。要按照“旱涝保收、稳产高产、宜机作业、生态友好”的要求,实行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高标准推进农田建设,提升农业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生产水平。
四川省委常委、省直机关工委书记曲木史哈在会上表示,2020年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380万亩即将分解下达。国家正在开展全国第三次国土调查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和高标准农田专项清查评估工作,为确保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四川将充分利用调查评价和清查评估成果,聚焦“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与国土空间、水资源利用、乡村振兴等相关规划对接,同大中型灌区建设、川粮油生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代农业装备运用结合起来,科学制定中长期规划,建立省、市、县三级农田建设规划体系和项目库。
“高标准农田是耕地的精华,是粮食生产的核心动力,应更加注重保护,要将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防止‘非农化’。”曲木史哈说,要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管理机制、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确保建成的工程设施长效运行。
加速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力争2022年前全部建成受益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四川省水资源总量丰富,但全年70%左右的降水量集中在5~10月,人口耕地集中、生产总值占全省约80%的盆地腹部区水资源量仅占全省22%。因此需加速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并力争2022年前全部建成受益。
“去年,全省共出现6次区域性暴雨过程,比多年平均多2次,直接经济损失达245.3亿元,为多年均值的1.7倍。发生这些灾害,既有气候的原因,也有防御设施建设历史欠账的因素。”曲木史哈说,要加快完善水旱灾害防御工程体系。与此同时,四川需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以深度贫困地区为重点,兼顾非贫困县、乡、村的贫困人口,围绕饮水安全不稳定、易反复等薄弱环节,全面查漏补缺,抓好巩固提升,确保在今年6月底前全面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
构建现代粮油产业体系,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
构建现代农业“10+3”产业体系,是四川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记者从会上了解到,四川将围绕粮油产业振兴,调结构、促融合、搞加工、创品牌、增效益,建立完善保障体系,推动四川粮油产业转型升级和全产业链融合发展,擦亮四川农业大省金字招牌。
“针对高端化、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大力发展优质专用新品种,在产品结构上要有竞争力,同业产品、同类产品、同季产品要有特色,不断增添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曲木史哈在会上谈到要重点突出“稻香杯”优质大米和“天府菜油”品种推广。到2022年,全省集中连片建成国标二级以上优质大米生产基地1200万亩以上、“天府菜油”示范基地1000万亩,其中“稻香杯”优质米品种800万亩。
“统筹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确保粮油园区占园区总数的20%以上,今年全省要培育和认定省级粮油园区10个以上。”曲木史哈称,着力转变发展方式,需建设一批深度融合的粮油园区。
记者进一步了解到,成都经济区,将要突出稻-油、稻-麦、稻-渔、薯类园区布局;川南经济区,则重点布局水稻+再生稻、高粱、玉米、大豆园区;川东北经济区,加大布局稻-油、青贮饲用玉米、薯类园区;攀西经济区,因地制宜布局优质粳稻、青贮饲用玉米、薯类园区。要着力要素配套。四川通过整合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机耕道改造提升等工程,统筹资源建园区。把粮油园区作为涉农资金整合大平台,提升资金使用绩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