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关键字:谷物容重器 降落值测定仪 粉质仪 拉伸仪 罗维朋比色计 纤维素测定仪 脂肪测定仪 油脂烟点测定仪 凯氏定氮仪 锤式旋风磨  硬度计

加快推进全市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 巴中日报  类别:新闻中心  更新时间:2020-05-08  阅读
     粮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粮食稳产保供,是稳经济、稳全局的压舱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巴中是农业市,三县两区是粮食生产大县,在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复杂局面下,尤其是在当前面对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加快推进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需要。
     提高认识
     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从国际形势看,全球粮食安全面临挑战。当前,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持续蔓延,致使劳动力短缺和供应链中断,不少国家和地区出现囤积粮食、限制或禁止粮食出口等现象,疫情已由单一的公共卫生事件波及到粮食安全,国际市场的大米价格已经达到7年来的最高水平,粮食安全将会成为疫情之外全球关注的又一焦点,全球粮食安全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从国内形势看,我国粮食安全保障充分。中央、省市历来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保护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粮食生产要稳字当头,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强化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在产能上,2019年中国粮食总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6.64亿吨,实现“十六连丰”,人均占有粮食474公斤,大大超过国际公认的人均400公斤的粮食安全线标准。在存量上,目前我国小麦、稻谷等口粮品种,库存都处于历史最高水平;谷物净进口量仅占全国生产量和消费量的2%左右,主要用于品种调剂和地区调剂。在政策扶持上,国家相继出台了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和耕地地力保护、稻谷种植、耕地轮作休耕试点扩种油菜、大豆等方面的政策性补贴,农民在种粮方面得到了大量实惠。总体来看,目前全国上下春耕生产顺利推进,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有基础,国家粮食储备充足,此次国际粮食出口限制不会影响我国粮食安全。
     从巴中市情看,我市粮食生产潜力大。我市耕地面积491.2万亩,按照“划足、划优、划实”要求,划定永久基本农田329.47万亩。各地不断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建成高标准农田177万亩,进一步夯实粮食安全基础。我市被评为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市,通江县成功创建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通江县、南江县是“中国好粮油”四川行动首批试点县,平昌县是“天府菜油”品牌建设项目示范县。全市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不仅为绿色有机食品生产提供丰饶的沃土,更为我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2019年全市粮食播种面积507.6万亩,产量191万吨,分别比2018年增长0.03%、0.23%。全市培育南江长赤翡翠米业、恩阳龙头面业、通江顺河通米业、巴州区鑫盛米业、平昌劲贝油脂等规模以上粮油加工企业13家,年加工粮油产品5.8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2亿元。
     正视困难
     补齐粮食发展短板
     粮食生产形势不容乐观。虽然今年的春耕生产形势较好,但从国家统计局巴中调查队调查的情况看,全市2020年小春粮食播面139万亩,较上年减少1.5万亩,减少1.07%。总体来看,我市粮食生产能力较差,受山区地形所限,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较低;原来的农业技术服务站已不复存在,从事农技服务的专业人员年龄结构老化,新招入的人员大多没有从事相关工作,农业科技服务水平较低;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一方面种粮相关补贴直接汇入农户账上,一些农户并没有种粮,另一方面种粮的大户和企业没有享受相关政策的补贴,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挫伤了种粮大户的积极性。据市内某粮食加工企业负责人介绍,2019年全年加工粮食2.7万吨,从市外调入的粮食占70%,由此可见,全市粮食供应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
     农地存在“非粮化”“非农化”现象。从现实的经济效益看,粮食生产的比较效益低,受利益驱动,一些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养殖、花卉、苗木、林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新型农业,导致农地“非粮化”呈增长趋势。一些地方通过成立农民经济合作组织,运用土地流转等方式实行规模化经营,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112.96万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生产时存在占用农地建设相应的生产设施及加工厂房的现象。随着农村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大量的农村劳动力从土地上转移出来,土地的保障功能弱化,生产要素的资源属性进一步凸显,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必然要与第一产业争夺土地。
     品牌效应发挥不好。通过努力培育,我市粮油企业共十多家,粮油产品不缺品牌,大米有获得“国家地理保护产品”长赤翡翠米等多个品牌,菜油有南江“亦奇”牌、通江“诺水河”牌、平昌“劲贝”牌,挂面有龙头面业的“巴州”牌、“龙头”牌,食品有飞霞实业的“飞霞”银丝粉、月饼等,品牌多而杂,同质化明显,拳头产品少,产品的集聚效应不明显。同时,各个企业基本都是“各吹各的号,各唱各的调”,抱团取暖的意识不够强,还没有真正把我市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环境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
     机构改革后职能职责划分不清。因机构改革,市、区县粮食局行政管理职能划归发改委,但职能划走人却未动,粮食物资储备中心管理和专业人员既无职能、也无事做。据区县粮食物资储备中心人员介绍,市、区县机构改革后职能职责划分不明确,导致向上申报项目时存在多头管理,不知何去何从的尴尬局面。国有粮食企业党务、人事、资产有的划归国资委,有的划归发改局,管人、管事、管资产分离,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加之企业盈利能力不强,职工待遇低,一些紧缺、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引不进、留不住。
     把准路径
     提升粮食产业质效
     高度重视粮食生产,进一步树立新粮食安全观。粮稳则民安,食安即民福。重视粮食如同珍惜生命。要牢固树立新粮食安全观,深刻理解并准确把握粮食安全的历史性转变,更加科学地指导和安排粮食生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让中国人端稳自己的“饭碗”,并实现从“吃得饱”到“吃得好”的转变。要压紧压实各级行政首长责任制,强化宣传引导,真正将粮食安全观深入到农户心中,让老百姓重视起来,实现从买粮到种粮的转变,进一步减少土地撂荒。要引导理性消费,珍惜粮食,倡导“取之有度,用之有节”的风尚。要加大市场监管力度,防止人为的哄抢粮食、哄抬物价,以免造成人为的粮食危机发生。充分发挥乡镇、村的培训指导作用,千方百计保障粮食稳产保供,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严守耕地红线,进一步巩固粮食安全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必须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全市共有耕地面积491.2万亩、永久基本农田329.47万亩,各级要严守耕地红线,全面落实永久基本农田的特殊保护制度,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只有守住今天的耕地,才能守住明天的饭碗。要把粮食稳产增产作为保供给、保稳定、保小康的重点任务,稳住农业“基本盘”,要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建议通过调整种粮直补等方式,把补贴补给真正种粮的人,特别是粮食企业和种粮大户,发挥政策的引导激励作用,进一步促使他们尽可能多地生产粮食,确保完成今年省委下达我市大春粮食扩种8.1万亩的目标任务。
稳妥推进机构改革,进一步理顺职责关系。稳妥推进粮食机构改革,理顺职责关系,减少多头管理和职责分散交叉,让机构职能分工更加合理、责任更加明确、运转更加协调。建议把区县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人、财、物整建制划转发改局管理,改变现在“想做事没职能,有职能没人做”的现状,达到上下一致,利于工作。
     做大做强做精品牌,进一步提升品牌效应。坚持全市一盘棋大局观,科学布局统筹考虑,把我市大米整合成一个品牌打造(如长赤翡翠米),制定统一标准,形成品牌联盟进行统一营销。所有大米加工企业都是为一个品牌服务,彻底改变原有的“各自为政”、都“吃不饱、富不了”的现状,力争通过几年努力,进一步提高品牌知名度,培育1至2家“独角兽”企业,推进粮食产品供给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让更多的人吃上巴中优质粮。
     加强协调配合,进一步健全基层农业服务体系。强化各部门协调配合,加强机构建设、人员配置、经费保障等完善基层农业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基层农业综合服务人才,解决基层农技培训指导弱化、人员老化的问题。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拓展创新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在农业生产经营各环节开展全程化、专业化、精准化服务。(作者系巴中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