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切实抓好各环节粮食减损工作
近期,节约粮食、减少浪费成为公众关注热点问题。事实上,人们司空见惯的餐饮浪费之外,我国粮食从生产到加工链条上的损失同样触目惊心。
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粮食安全和制止餐饮浪费行为的重要指示精神,近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出《关于创新举措加大力度进一步做好节粮减损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深入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扛稳粮食安全重任,着力推进节粮减损反对粮食浪费,全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产后各环节浪费严重
通知指出,当前粮食产后收购、储存、运输、加工、消费等环节损失浪费问题仍然存在,个别环节较为突出。大力促进节粮减损反对粮食浪费,是新形势下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增加粮食有效供给的迫切需要。
以收割环节为例,有的机收损失率甚至高达10%。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会长陈志认为,目前,我国农业收割机主要存在作物损失和损伤两大通用技术难题,部分玉米机收总损失率和总损伤率均高达10%。中国农业大学武拉平等学者在调研中发现,水稻和小麦的机收环节损失率分别为3.83%和4.12%。
此外,农户在粮食储存环节造成的损失严重。据粮食部门统计,由于农户储存设施简陋、烘干能力不足、缺少技术指导等原因导致的粮食损失达8%左右。
据了解,尽管通过实施“粮安工程”等措施,粮食仓储环节损失明显降低,但粮食产后减损仍然任重道远。目前,我国粮食在储藏、运输和加工环节,每年损失量约700亿斤。
此外,看起来“白细美”的粮食背后,也存在粮食过度精加工带来的损耗问题。原农业部2014年发布的关于加强粮食加工减损工作的通知显示,因过度加工我国每年损失粮食150亿斤以上。
切实抓好各环节粮食减损工作
粮食产后各环节存在浪费问题的背景下,通知要求,各级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要继续大力弘扬创业、创新、节俭、奉献的“四无粮仓”精神和“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的粮食系统光荣传统,切实抓好粮食流通和消费各环节的节粮减损,进一步提高节粮减损反对粮食浪费工作实效,把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承担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职责任务落到实处。
通知要求,要加强立法修规,强化依法管粮依规节粮。积极推动《粮食安全保障法》立法进程,争取修订的《粮食流通管理条例》尽早出台,积极探索制定粮食产后减损工作指导意见,适时出台《粮食企业信用监管和联合惩戒办法》,推进适度加工等相关标准制修订。
要加强体系建设,全方位持续减少粮食产后损失。大力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着力推进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推广适用于农户的多型规模储粮新装具,布局“绿色仓储提升行动”,推广应用节粮减损提质增效、现代粮仓建设和物流配套,以及储粮“四合一”升级新技术,加强“智慧粮库”建设。要强化科技创新,全面推广节粮减损新技术成果。积极开展粮食储藏、物流、加工等领域节粮减损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开发,推广低温成套技术集成创新,鼓励开发移动式绿色环保烘干设备,开发并推广全谷物、杂粮等健康又节约的粮油食品科研成果,推进谷物蛋白、米糠油、生物材料等技术开发和应用。要大力弘扬节俭美德,营造爱粮节粮舆论氛围。创新组织开展世界粮食日和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等主题活动,深入打造“节约一粒粮”宣传教育活动品牌,发挥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基地作用,加强节粮减损技术宣传、普及节粮减损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