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集聚资源 让饭碗里装满优质粮
来源: 《中国科学报》 类别:新闻中心 更新时间:2020-10-10 阅读次
苏湖熟,天下足。金秋九月,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尹家圩粮油植保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稻鳖、稻虾共生田块即将迎来丰收。
“稻鳖、稻虾共生让水稻品质提升,加上鳖和小龙虾的收入,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该合作社负责人孙建龙说。
为防止粮食等生产效益较低产业的产能下降,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自2017年启动实施优质粮食工程。9月25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举办全国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一次现场经验交流会。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表示,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集聚优势资源,调动各方积极性,准确把握粮食生产、加工、流通等全产业链条参与方的内在联系。
生产共参与
作为新一代的职业农民,孙建龙2014年从父亲孙梅金手中接过合作社的工作。当时,更向往城市生活的孙建龙觉得这份工作“并不体面”,但是,他不忍心父亲一手创办的合作社无人经营,还是不情愿地答应了年过六旬的父亲。
在孙建龙的设想里,稻田不应该片面追求产量,更需要做精产业,提升稻米品质,解决大米良莠混装等问题。“当时合作社只有几台农机,缺乏懂种稻技术的专业人才,大米的销路也是个问题。”孙建龙说。
2018年,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支持下,浙江省“优质粮食工程”启动。2019年,湖州开展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五优联动”试点,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建立20亩良种展示转化基地,为当地选“好”种。同时,建设优质粮食基地,制定优质粮食标准。
孙建龙乘上了这股东风,在当地政府部门的牵线搭桥下,获得了优质种源,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联系。“科研院所在良种选择和现代化植保技术上给与了专业帮助,产出的粮食直接由订单企业回收。合作社也因此扩大了种植规模,初步实现标准化生产。”孙建龙说。
目前,孙建龙的合作社有6个家庭农场,连接农户522户,面积3350亩,拥有插秧机、收割机、植保无人机等各类农用机械100台。2019年,交售优质稻谷325.8吨。种稻效益实实在在,也稳住了孙建龙的心。
安徽省阜南县也参与了“优质粮食工程”。在该工程体系专家的支持下,当地100多个普通品种优化到6个优质品种,形成3万亩以上连片种植示范区3个,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示范村100个,全县推广优质粮食120万亩。
“今年汛期,当地因蓄洪遭受重大损失,该工程积累的技术和专家资源为因地制宜、抢种补种、降低灾害损失提供了科技后盾。”安徽省阜南县县长李云川说。
全国粮食生产一盘棋。在优质粮食工程的支持下,河南省发展优质专用小麦1204万亩,山东省发展优质粮食种植621万亩,安徽省优质粮油增加588万亩。“企业订单、农民参与、部门服务”,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打通了粮食生产与市场消费的环节。
设备共使用
丰收时节,优质粮食怎么烘干、如何储藏也是问题。“稻谷收获多在梅雨季节,烘干不及时很容易造成霉变,影响大米品质。”孙建龙说,“随着水稻种植规模的扩大,合作社自有的烘干设备和粮仓逐渐不能满足需要了。”
2019年,湖州启动“空仓招标”政策,国有粮库将空仓使用权公开招标给优质粮食加工企业,中标企业和国有粮库共同和种粮大户签订订单,合作收粮。次年中标企业再按照排定的轮换计划收粮加工。今年,孙建龙的合作社中标了1000吨国有粮仓。
浙江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周维亮表示,仅2020年浙江省储备粮公司2万吨储备,就锁定轮换价差减少财政支出超1100万元。节约的资金用于粮食安全保障其他方面,提升了财政资金的效益和效率。
“对现有粮食仓储设施实施绿色化、智能化提升改造,攻克了稻谷高温高湿状态下的储存难题,实现15摄氏度以下低温储粮,推动了粮食分品种仓储,逐步实现保质保鲜、常储常新。”芮小明说。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规划建设司司长钱毅表示,为促进粮食减损提档升级,政府部门正在引导基层粮食企业、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等多元主体盘活仓房等资产,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种粮农民提供清理、干燥、收储、加工、销售等服务。今年底4000多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后,将实现全国产粮大县全覆盖,所覆盖区域内的粮食损耗浪费和霉变损失将平均降低4%。
平台共建设
芮小明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粮食人意识到粮仓智能信息平台建设的重要性。目前,浙江省粮食局联合信息技术企业建立“粮食大脑”平台。农户、合作社、收储企业、加工企业、政府等均可登录该平台,了解浙江全省各粮库粮食收储、销售、加工等信息,推动粮食信息共享。
“粮食大脑”平台工作人员吴西波介绍,该平台打破了粮食局、市场、交通运输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通过远程监控就能了解粮食的全产业链信息,实现对全省粮食的数字化管理。“粮食大脑每天监测各个粮仓的储藏状态,并配发相应的粮食健康码,储藏状态良好的粮食会获得绿码,反之则获得红码。”吴西波说。
浙江省还建立了长三角稻谷价格监测平台,在长三角的12个城市设置50个监测点,每周发布稻谷市场价格,完善优粮优价市场化形成机制。
无独有偶,山东省青岛市粮油质量检测中心也建立了联络员制度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高效检验、精准监管、科学防控。
张务锋表示,接下来,政府部门还将继续联合全社会力量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实现经验的推广和复制。来源:《中国科学报》(2020年9月29日 3版)
“稻鳖、稻虾共生让水稻品质提升,加上鳖和小龙虾的收入,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该合作社负责人孙建龙说。
为防止粮食等生产效益较低产业的产能下降,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自2017年启动实施优质粮食工程。9月25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举办全国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第一次现场经验交流会。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张务锋表示,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加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需要集聚优势资源,调动各方积极性,准确把握粮食生产、加工、流通等全产业链条参与方的内在联系。
生产共参与
作为新一代的职业农民,孙建龙2014年从父亲孙梅金手中接过合作社的工作。当时,更向往城市生活的孙建龙觉得这份工作“并不体面”,但是,他不忍心父亲一手创办的合作社无人经营,还是不情愿地答应了年过六旬的父亲。
在孙建龙的设想里,稻田不应该片面追求产量,更需要做精产业,提升稻米品质,解决大米良莠混装等问题。“当时合作社只有几台农机,缺乏懂种稻技术的专业人才,大米的销路也是个问题。”孙建龙说。
2018年,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的支持下,浙江省“优质粮食工程”启动。2019年,湖州开展优粮优产、优粮优购、优粮优储、优粮优加、优粮优销“五优联动”试点,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等科研机构合作,建立20亩良种展示转化基地,为当地选“好”种。同时,建设优质粮食基地,制定优质粮食标准。
孙建龙乘上了这股东风,在当地政府部门的牵线搭桥下,获得了优质种源,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浙江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建立联系。“科研院所在良种选择和现代化植保技术上给与了专业帮助,产出的粮食直接由订单企业回收。合作社也因此扩大了种植规模,初步实现标准化生产。”孙建龙说。
目前,孙建龙的合作社有6个家庭农场,连接农户522户,面积3350亩,拥有插秧机、收割机、植保无人机等各类农用机械100台。2019年,交售优质稻谷325.8吨。种稻效益实实在在,也稳住了孙建龙的心。
安徽省阜南县也参与了“优质粮食工程”。在该工程体系专家的支持下,当地100多个普通品种优化到6个优质品种,形成3万亩以上连片种植示范区3个,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示范村100个,全县推广优质粮食120万亩。
“今年汛期,当地因蓄洪遭受重大损失,该工程积累的技术和专家资源为因地制宜、抢种补种、降低灾害损失提供了科技后盾。”安徽省阜南县县长李云川说。
全国粮食生产一盘棋。在优质粮食工程的支持下,河南省发展优质专用小麦1204万亩,山东省发展优质粮食种植621万亩,安徽省优质粮油增加588万亩。“企业订单、农民参与、部门服务”,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打通了粮食生产与市场消费的环节。
设备共使用
丰收时节,优质粮食怎么烘干、如何储藏也是问题。“稻谷收获多在梅雨季节,烘干不及时很容易造成霉变,影响大米品质。”孙建龙说,“随着水稻种植规模的扩大,合作社自有的烘干设备和粮仓逐渐不能满足需要了。”
2019年,湖州启动“空仓招标”政策,国有粮库将空仓使用权公开招标给优质粮食加工企业,中标企业和国有粮库共同和种粮大户签订订单,合作收粮。次年中标企业再按照排定的轮换计划收粮加工。今年,孙建龙的合作社中标了1000吨国有粮仓。
浙江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周维亮表示,仅2020年浙江省储备粮公司2万吨储备,就锁定轮换价差减少财政支出超1100万元。节约的资金用于粮食安全保障其他方面,提升了财政资金的效益和效率。
“对现有粮食仓储设施实施绿色化、智能化提升改造,攻克了稻谷高温高湿状态下的储存难题,实现15摄氏度以下低温储粮,推动了粮食分品种仓储,逐步实现保质保鲜、常储常新。”芮小明说。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规划建设司司长钱毅表示,为促进粮食减损提档升级,政府部门正在引导基层粮食企业、农民合作社、种粮大户等多元主体盘活仓房等资产,建设粮食产后服务中心,为种粮农民提供清理、干燥、收储、加工、销售等服务。今年底4000多个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全部建成后,将实现全国产粮大县全覆盖,所覆盖区域内的粮食损耗浪费和霉变损失将平均降低4%。
平台共建设
芮小明表示,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粮食人意识到粮仓智能信息平台建设的重要性。目前,浙江省粮食局联合信息技术企业建立“粮食大脑”平台。农户、合作社、收储企业、加工企业、政府等均可登录该平台,了解浙江全省各粮库粮食收储、销售、加工等信息,推动粮食信息共享。
“粮食大脑”平台工作人员吴西波介绍,该平台打破了粮食局、市场、交通运输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通过远程监控就能了解粮食的全产业链信息,实现对全省粮食的数字化管理。“粮食大脑每天监测各个粮仓的储藏状态,并配发相应的粮食健康码,储藏状态良好的粮食会获得绿码,反之则获得红码。”吴西波说。
浙江省还建立了长三角稻谷价格监测平台,在长三角的12个城市设置50个监测点,每周发布稻谷市场价格,完善优粮优价市场化形成机制。
无独有偶,山东省青岛市粮油质量检测中心也建立了联络员制度和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高效检验、精准监管、科学防控。
张务锋表示,接下来,政府部门还将继续联合全社会力量深入推进优质粮食工程,实现经验的推广和复制。来源:《中国科学报》(2020年9月29日 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