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秋粮收购早谋划、好开局、稳市场
来源: 中国经济导报 类别:新闻中心 更新时间:2020-10-28 阅读次
10月27日,秋粮收购新闻通气会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举行,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介绍秋粮收购政策及相关安排部署情况,以及当前秋粮收购总体形势。
整体看来,秋粮收购提早进行了精心谋划部署,所以开局时收购顺利,后期将强化粮食市场调控,确保市场平稳有序运行。
提早谋划部署,精心做好收购准备
秋粮收购数量大、品种多、区域范围广、时间跨度长,是粮食收购工作的重中之重。秦玉云表示,从数量看,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的四分之三,商品率高,因此收购任务很重。从品种看,包括中晚籼稻、粳稻、玉米、大豆等。从分布看,秋粮涉及大多数省份,但各品种又相对集中,如玉米主要在东北、华北地区,中晚籼稻主要在南方稻谷产区,粳稻主要在东北地区和江苏、安徽等省。从收购时间看,每年9月开始南方中晚籼稻陆续上市,10月华北玉米上市,11月东北玉米、粳稻、大豆等集中上市,旺季收购一般持续到第二年4、5月份,跨度超过8个月。
为做好秋粮收购工作,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早谋划、早准备、早动手。秦玉云表示,一是强化动员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持续做好秋粮购销形势跟踪调度和分析研判,9月中旬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印发秋粮收购通知,并召开秋粮收购工作会议,作出全面安排部署,提出具体要求。二是强化收购准备。指导督促各地因地制宜制定收购工作方案,重点落实好“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装粮、有车运粮”。同时,主动顺应粮食购销市场化形势,进一步深化产销合作,10月19-21日在福建举办了第三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签订粮油购销协议1000多万吨。三是强化调研督导。近期陆续派出多个工作组,赴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陕西等省收购一线实地了解情况,督导政策落实,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困难问题。
秦玉云表示,各地认真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在秋粮收购仓容、资金、运力、人员、仪器设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内蒙古、黑龙江、河南、湖南等省级政府领导同志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稻谷托市省份摸排调度仓容情况,提前研究收购网点布设问题。东北地区针对收获粮食水分偏高的情况,通过印发指导手册、制作宣传片等方式,加强农户庭院科学储粮技术指导,防止霉粮坏粮。一会儿,黑龙江、湖北两省粮食局负责同志还将详细介绍有关情况。
前期,有关部门和各地加大政策性粮食销售力度,加快腾仓并库,取得了明显效果,主产区仓容完全能够满足秋粮收购需要;农发行已安排1600亿元收购信贷资金,16个省份组建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不断完善运行机制,目前基金总规模约75亿元,可发放收购贷款1000多亿元,全力保障企业收购资金需求;同时,各地还主动与交通运输、铁路等部门加强对接,协同保障粮食运输运力。总的看,秋粮收购准备充分,各项工作已经就绪。
秋粮陆续上市,收购开局顺利
秦玉云表示,从近期情况看,今年秋粮收购有以下特点:
一是,秋粮再获丰收,为收购奠定良好基础。据农业部门信息,今年夏粮实现增产,秋粮收获接近尾声,丰收已成定局。当前,国内稻谷仍是产大于需,预计黑龙江启动托市收购的可能性较大,南方省份少数市县也有可能启动托市。受播种时间、天气等因素影响,今年秋粮大量上市略晚于去年,如湖北、安徽等省中晚籼稻上市时间晚了一周左右。当前南方中晚籼稻已进入收购旺季,入统企业累计收购759万吨。目前,主要产区入统企业已收购新产玉米438万吨、大豆6万吨,11月上旬东北玉米、大豆、粳稻集中大量上市后,收购进度将进一步加快。
二是,各类主体入市积极,购销活跃。近年来,各地主动采取措施引导多元主体入市,市场化收购比重不断提高,今年小麦和早籼稻市场化收购超过九成。粮食企业经营风险意识进一步增强,多建库存、多掌握粮源的意愿明显提高,目前入统企业商品库存同比增长了20%以上。据地方反映,有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和饲料养殖企业已经提前开秤锁定粮源,加大收购力度;部分大米和面粉加工企业也在积极组织原料采购,销区企业到产区采购粮源的情况也比前几年明显增多。
三是,农民售粮习惯逐步改变,旺季收购期拉长。随着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民市场意识不断增强,更愿意结合行情择机择价售粮。如玉米临储政策执行期间,收购旺季通常是11月至次年4月;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新机制后,农民逐步由集中售粮转向均衡售粮、常年售粮,收购期也相应延长,收购旺季、淡季的界限也没以前那么分明。今年粮食市场行情较好,加上储粮条件改善,部分农民不急着卖粮,希望等一等、看一看,卖个好价钱。
四是,开秤价格略高于去年,优粮优价导向更为突出。今年小麦和早籼稻收购价格稳中有升,主产区秋粮开秤价格也比去年高一些,这对农民种粮增收是有好处的。目前,中晚籼稻普通品种收购均价每斤1.32元,比去年高5~7分钱;粳稻均价1.36元,略高于去年;玉米大多在1.05~1.25元,比去年高0.2元;大豆均价2.4元,比去年高0.5元。与此同时,优质品种需求旺、销路好,价格优势明显,如黄华占、丰两优等优质稻价格比普通品种高0.1元以上。
强化粮食市场调控,确保市场平稳有序运行
随着新粮陆续上市,市场粮源逐步增加,秋粮收购工作将全面展开。秦玉云表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六稳”和“六保”有关决策部署,统筹抓好秋粮收购和保供稳市工作,确保粮食市场总体稳定。
在秋粮收购方面:一是,抓好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购。督促各地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强化收购资金、运力、信息等保障,多措并举抓好市场化收购;压实中储粮集团公司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主体责任,及时批复符合条件的地区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切实发挥好政策托底作用,坚决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
二是,持续优化为农为企服务。加强农户庭院储粮技术指导,科学合理利用烘干设施,引导农民适时适价售粮,避免因霉粮坏粮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积极推广“互联网+收购”,进一步优化收购现场服务,努力扩大预约收购覆盖范围,方便农民售粮。同时,指导经营企业合理安排粮食收购,特别是储备企业把握好轮换节奏有序轮入。
三是,强化市场监测和监管。密切跟踪秋粮收购进展,加强形势分析研判,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积极应对。加强对秋粮收购工作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好收购市场秩序。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还将根据收购情况,适时派出工作组赴重点产区开展督导检查。
在保供稳市方面:当前,我国粮食库存充实、储备充足、供给充裕,口粮品种库存处于历史高位,可满足市场一年以上消费需求。秦玉云表示,今年以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认真落实粮食保供稳市各项政策措施,已通过国家粮食交易平台累计销售政策性粮食9000万吨左右,有效满足了市场供应。9月份以来,按惯例先后暂停了中晚籼稻、粳稻竞价销售,主要是为农民出售新粮腾出市场空间;小麦收购旺季结束后,10月起已将政策性小麦每周投放量由300万吨上调至400万吨。
秦玉云表示,接下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继续组织好政策性粮食销售工作,根据市场形势和调控需要,及时灵活调整投放品种、数量和节奏,优化粮源安排,满足企业用粮需求。督促各地紧盯重点地区、重点时段、重点环节,认真抓好粮源组织调度保障。发挥储备吞吐调节作用,用好用活成品粮油储备,确保粮油产品不脱销、不断档。同时,还将研究进一步拓宽渠道和范围,综合施策,加快消化过高的小麦和稻谷政策性库存。
秦玉云表示,综合当前粮食生产、储备、库存、贸易等因素来看,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能力、有渠道、有举措保障国内粮食市场供应。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记者张洽棠
整体看来,秋粮收购提早进行了精心谋划部署,所以开局时收购顺利,后期将强化粮食市场调控,确保市场平稳有序运行。
提早谋划部署,精心做好收购准备
秋粮收购数量大、品种多、区域范围广、时间跨度长,是粮食收购工作的重中之重。秦玉云表示,从数量看,秋粮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的四分之三,商品率高,因此收购任务很重。从品种看,包括中晚籼稻、粳稻、玉米、大豆等。从分布看,秋粮涉及大多数省份,但各品种又相对集中,如玉米主要在东北、华北地区,中晚籼稻主要在南方稻谷产区,粳稻主要在东北地区和江苏、安徽等省。从收购时间看,每年9月开始南方中晚籼稻陆续上市,10月华北玉米上市,11月东北玉米、粳稻、大豆等集中上市,旺季收购一般持续到第二年4、5月份,跨度超过8个月。
为做好秋粮收购工作,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早谋划、早准备、早动手。秦玉云表示,一是强化动员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持续做好秋粮购销形势跟踪调度和分析研判,9月中旬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7部门印发秋粮收购通知,并召开秋粮收购工作会议,作出全面安排部署,提出具体要求。二是强化收购准备。指导督促各地因地制宜制定收购工作方案,重点落实好“有人收粮、有钱收粮、有仓装粮、有车运粮”。同时,主动顺应粮食购销市场化形势,进一步深化产销合作,10月19-21日在福建举办了第三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签订粮油购销协议1000多万吨。三是强化调研督导。近期陆续派出多个工作组,赴辽宁、吉林、黑龙江、福建、陕西等省收购一线实地了解情况,督导政策落实,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困难问题。
秦玉云表示,各地认真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在秋粮收购仓容、资金、运力、人员、仪器设备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内蒙古、黑龙江、河南、湖南等省级政府领导同志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黑龙江、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等稻谷托市省份摸排调度仓容情况,提前研究收购网点布设问题。东北地区针对收获粮食水分偏高的情况,通过印发指导手册、制作宣传片等方式,加强农户庭院科学储粮技术指导,防止霉粮坏粮。一会儿,黑龙江、湖北两省粮食局负责同志还将详细介绍有关情况。
前期,有关部门和各地加大政策性粮食销售力度,加快腾仓并库,取得了明显效果,主产区仓容完全能够满足秋粮收购需要;农发行已安排1600亿元收购信贷资金,16个省份组建粮食收购贷款信用保证基金,不断完善运行机制,目前基金总规模约75亿元,可发放收购贷款1000多亿元,全力保障企业收购资金需求;同时,各地还主动与交通运输、铁路等部门加强对接,协同保障粮食运输运力。总的看,秋粮收购准备充分,各项工作已经就绪。
秋粮陆续上市,收购开局顺利
秦玉云表示,从近期情况看,今年秋粮收购有以下特点:
一是,秋粮再获丰收,为收购奠定良好基础。据农业部门信息,今年夏粮实现增产,秋粮收获接近尾声,丰收已成定局。当前,国内稻谷仍是产大于需,预计黑龙江启动托市收购的可能性较大,南方省份少数市县也有可能启动托市。受播种时间、天气等因素影响,今年秋粮大量上市略晚于去年,如湖北、安徽等省中晚籼稻上市时间晚了一周左右。当前南方中晚籼稻已进入收购旺季,入统企业累计收购759万吨。目前,主要产区入统企业已收购新产玉米438万吨、大豆6万吨,11月上旬东北玉米、大豆、粳稻集中大量上市后,收购进度将进一步加快。
二是,各类主体入市积极,购销活跃。近年来,各地主动采取措施引导多元主体入市,市场化收购比重不断提高,今年小麦和早籼稻市场化收购超过九成。粮食企业经营风险意识进一步增强,多建库存、多掌握粮源的意愿明显提高,目前入统企业商品库存同比增长了20%以上。据地方反映,有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和饲料养殖企业已经提前开秤锁定粮源,加大收购力度;部分大米和面粉加工企业也在积极组织原料采购,销区企业到产区采购粮源的情况也比前几年明显增多。
三是,农民售粮习惯逐步改变,旺季收购期拉长。随着粮食收储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农民市场意识不断增强,更愿意结合行情择机择价售粮。如玉米临储政策执行期间,收购旺季通常是11月至次年4月;实行市场化收购加补贴新机制后,农民逐步由集中售粮转向均衡售粮、常年售粮,收购期也相应延长,收购旺季、淡季的界限也没以前那么分明。今年粮食市场行情较好,加上储粮条件改善,部分农民不急着卖粮,希望等一等、看一看,卖个好价钱。
四是,开秤价格略高于去年,优粮优价导向更为突出。今年小麦和早籼稻收购价格稳中有升,主产区秋粮开秤价格也比去年高一些,这对农民种粮增收是有好处的。目前,中晚籼稻普通品种收购均价每斤1.32元,比去年高5~7分钱;粳稻均价1.36元,略高于去年;玉米大多在1.05~1.25元,比去年高0.2元;大豆均价2.4元,比去年高0.5元。与此同时,优质品种需求旺、销路好,价格优势明显,如黄华占、丰两优等优质稻价格比普通品种高0.1元以上。
强化粮食市场调控,确保市场平稳有序运行
随着新粮陆续上市,市场粮源逐步增加,秋粮收购工作将全面展开。秦玉云表示,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六稳”和“六保”有关决策部署,统筹抓好秋粮收购和保供稳市工作,确保粮食市场总体稳定。
在秋粮收购方面:一是,抓好市场化收购和政策性收购。督促各地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强化收购资金、运力、信息等保障,多措并举抓好市场化收购;压实中储粮集团公司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主体责任,及时批复符合条件的地区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切实发挥好政策托底作用,坚决守住农民“种粮卖得出”的底线。
二是,持续优化为农为企服务。加强农户庭院储粮技术指导,科学合理利用烘干设施,引导农民适时适价售粮,避免因霉粮坏粮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积极推广“互联网+收购”,进一步优化收购现场服务,努力扩大预约收购覆盖范围,方便农民售粮。同时,指导经营企业合理安排粮食收购,特别是储备企业把握好轮换节奏有序轮入。
三是,强化市场监测和监管。密切跟踪秋粮收购进展,加强形势分析研判,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潜在性问题,并采取针对性措施积极应对。加强对秋粮收购工作的监督检查,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好收购市场秩序。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还将根据收购情况,适时派出工作组赴重点产区开展督导检查。
在保供稳市方面:当前,我国粮食库存充实、储备充足、供给充裕,口粮品种库存处于历史高位,可满足市场一年以上消费需求。秦玉云表示,今年以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认真落实粮食保供稳市各项政策措施,已通过国家粮食交易平台累计销售政策性粮食9000万吨左右,有效满足了市场供应。9月份以来,按惯例先后暂停了中晚籼稻、粳稻竞价销售,主要是为农民出售新粮腾出市场空间;小麦收购旺季结束后,10月起已将政策性小麦每周投放量由300万吨上调至400万吨。
秦玉云表示,接下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将继续组织好政策性粮食销售工作,根据市场形势和调控需要,及时灵活调整投放品种、数量和节奏,优化粮源安排,满足企业用粮需求。督促各地紧盯重点地区、重点时段、重点环节,认真抓好粮源组织调度保障。发挥储备吞吐调节作用,用好用活成品粮油储备,确保粮油产品不脱销、不断档。同时,还将研究进一步拓宽渠道和范围,综合施策,加快消化过高的小麦和稻谷政策性库存。
秦玉云表示,综合当前粮食生产、储备、库存、贸易等因素来看,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能力、有渠道、有举措保障国内粮食市场供应。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中国发展网 记者张洽棠
上一篇:河北省:粮食丰收 饭碗端得牢牢的
下一篇:安徽省已收获秋粮超5000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