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控制和延缓粮食陈化
在粮食的贮藏期间,粮食会发生陈化变化,导致粮食颗粒内部发生一系列的变化,粮食成化的主要变化是:
1.粮食颗粒组织硬化,柔韧性变弱,米质变脆,米粒起筋,身骨收缩;淀粉细胞变硬,细胞膜增强、糊化、吸水力降低,持水率下降,米饭破碎,黏性较差,香味消失。面粉发酵力减弱,面包品质不良物理变化。
2.脂肪中的游离脂肪酸不断增多,致使蒸煮品质下降,再进一步氧化,将会产生难闻的戊醛、乙醛等挥发性羰基化合物。淀粉中的糊精和麦芽糖逐步被水解,还原糖增加,糊精相对减少,黏度下降。蛋白质容易引起水解和变性,蛋白质水解后,游离氨基酸上升,酸度增加等化学变化。
3.酶的活性逐渐减弱,直至丧失,呼吸也就停止,这是生理变化。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人民对粮食品质的要求是是在逐步提高。除了在粮食生长期间加强粮食的品质,如何在粮食贮藏期间,控制和延缓粮食的陈化就变得尤为重要。今年来研究发现,粮食陈化与储藏环境和储藏技术有直接联系,比如杂质多、虫、霉滋生的粮堆,易加速粮食陈化;高温、高湿环境下,可促进粮食陈化;常规储藏的粮食,每经过一次高温夏季,陈化现象明显出现等。结合这些实际情况。延缓粮食陈化,应该采取措施,尽量让粮食的贮藏在低温、干燥环境下,避免粮堆发生杂质多、虫、霉滋生等问题。
另外为了提高粮食品质,防治因粮食陈化造成的经济损失,粮食储藏采用保鲜技术势在必行。
1.对粮仓的要求是防潮、隔热、通风、密闭。
2.入仓粮食的水分、杂质要符合安全标准。
3.做好防虫、防霉的预防工作。
4.粮库环境要做好绿色工作,减少太阳对粮仓的照射。
通过低温储粮技术(要求仓温常年保持在 15℃以下,温度越低越好),气调储藏技术(在粮仓内引入二氧化碳、氮气及这两种气体的混合物,但密闭条件一定要好),地下储藏技术等保鲜技术的推广,因地制宜,解决目前粮食陈化的现状。通过储藏环境的提高和保鲜技术的应用,从而更好的提升粮食品质,服务好大众群体。中国粮油仪器在线 http://www.grain17.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