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大豆秸秆饲料离不开纤维测定仪的技术支持
你见过用大豆秸秆作为饲料给牲畜食用的吗?相比大家都没有见过,其实大豆秸秆的总量有很多,只不过其在纤维测定仪的种种测定之下,摆在面前的数据预示着它不太适合作物饲料。因为,想要成为牲畜口中的饲料,就必须满足一定的营养条件,特别是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以及纤维含量等。而正常生长出的大豆,其纤维含量在仪器的测定之下,明显比较高,蛋白质含量却相对而言比较低。不过,面对现如今饲料市场的蓬勃发展,有利用价值的大豆秸秆,在采取一定的方法,提高蛋白质含量和降低纤维含量之后,其实以及可以用作牲畜饲料了。
那么采取什么方法能够是大豆秸秆成为可利用的牲畜饲料呢?纤维测定仪的测定有那么准确吗?
其实,摘荚就是其中的一个办法。在鼓粒初期开始,我们可以通过摘荚的方式来抑制大豆植株生长的时间逐步推后,各品系秸秆成分变化规律不完全相同,粗纤维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粗蛋白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处理后秸秆在纤维测定仪的测定下显示的数据:粗纤维含量普遍低于对照,粗蛋白含量普遍高于对照。其实在生长周期内的大豆植株,我们也可以用该仪器对其进行测定,可以发现正常生长的大豆秸秆粗纤维含量与棉花秸秆相似而高于水稻、小麦、玉米、大麦秸秆,粗蛋白含量与玉米和小麦相似。抑制其植株生长后,大豆秸秆中的粗纤维含量与水稻、小麦、大麦秸秆接近,粗蛋白含量超过以上作物秸秆。要知道的是,在鼓粒初期至鼓粒盛期的前期对大豆植株进行摘荚处理,这段时期植株的营养生长逐渐减缓但未完全停止,抑制植株生长使植株内光合产物的分配改变了方向,显著改善了大豆秸秆的饲用品质。也正是这个原理,才让大豆秸秆有望转型成饲料,当然,在研究过程中,纤维测定仪对处理后的秸秆纤维素含量的测定,以及蛋白质测定仪测定蛋白质含量,是这个过程中有说服力的数据。
而有人会问:纤维测定仪的测定真的准确吗?其实,当知道该仪器的原理、用途、功能,大家就不会存在这个问题了。要知道,纤维测定仪是纤维测定仪是依据目前常用的酸碱消煮法消煮样品,并进行重量测定来得到试样的粗纤维含量的仪器。粗纤维测定仪能够测定各种粮食、饲料、谷物、食品及其他农副产品中粗纤维的含量。该仪器不仅能够准确地测定出粗纤维含量,更重要的是还能提高检测效率,让工作人员“速测速知”,完全告别过去的繁琐与低效率。
因此,其实对大豆植株采取一定的方法,还是能够被我们所利用的,用作牲畜饲料。当然,期间想要了解其是否符合饲料标准,我们便应该积极地使用纤维测定仪来做细致的检测了。